番禺区大龙街道,地处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中部,东与石碁镇相邻,南临市桥河,西与市桥街道、东环街道接壤,北与南村镇、石碁镇相连,总面积24.8平方千米。截至2011年末,大龙街道户籍人口有4.78万人;另有流动人口19.24万人。
1987年,属石碁镇;1998年5月,由石碁街道分设大龙街道。截至2021年10月31日,大龙街道辖6个社区、12个行政村;街道办事处驻汉碁工业区汉碁大道1号。
2011年,大龙街道实现生产总值100.3亿元,比2010年增长14.1%;实现税收8.36亿元。
历史沿革
1987年,属石碁镇。
1993年9月,石碁镇改为石碁街道。
1998年5月,石碁街道分设为石碁镇和大龙街道。
行政区划
截至2011年末,大龙街道辖美心、金海岸、城市花园、东怡、金龙、富怡6个社区,大龙、沙涌、新桥、傍江东、傍江西、石岗东、石岗西、罗家、竹山、茶东、新水坑、旧水坑12个行政村。
截至2021年10月31日,大龙街道辖6个社区、12个行政村:东怡社区、美心社区、金海岸社区、城市花园社区、富怡社区、金龙社区、大龙村、茶东村、新水坑村、旧水坑村、竹山村、罗家村、石岗东村、石岗西村、傍江东村、傍江西村、新桥村、沙涌村,街道办事处驻汉碁工业区汉碁大道1号。
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大龙街道地处番禺区中部,东与石碁镇相邻,南临市桥河,西与市桥街道、东环街道接壤,北与南村镇、石碁镇相连,总面积24.8平方千米。
人口
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,大龙街道常住人口有129515人。
截至2011年末,大龙街道户籍人口有4.78万人;另有流动人口19.24万人。
经济
综述
2011年,大龙街道实现生产总值100.3亿元,比2010年增长14.1%;实现税收8.36亿元,其中国税3.83亿元,比2010年增长17.6%;地税4.53亿元,比2010年增长15.4%;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0元,增长10%;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22118元,比2010年增长5.1%。
农业
2011年,大龙街道种植总面积为5038亩,其中水稻109亩、蔬菜1208亩、水果244亩、花卉651亩、其它粮食作物655亩、水产养殖2171亩。2011年,大龙街道农业总产值4879万元,比2010年增长5.1%。
工业
2011年,大龙街道工业总产值为193.86亿元,比2010年增长21.18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71.63亿元,增长26.89%。
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番禺区位于广州市南部、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,地处北纬22°26′~23°05′、东经113°14′~113°42′之间。东临狮子洋,与东莞市隔洋相望;西以陈村水道为界,与佛山市南海区、顺德区相邻;北隔沥滘水道与珠江干流,与海珠区和黄埔区相接;南濒沙湾水道,与南沙区接壤。番禺区总面积530平方千米。
社会事业
教育事业
截至2011年末,大龙街道有幼儿园27所,在园幼儿5697人,专任教师405人;小学11所,在校学生6564人,专任教师356人,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;初中1所,初中在校学生873人,专任教师73人;完全中学1所,初中在校生1583人,高中在校生1204人,专任教师185人;有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4所,小学在校生6538人,初中在校生3462人,专任教师456人;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、小升初升学率、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%。
文体事业
截至2011年末,大龙街道有文化站1个,有村(社区)文化活动中心18个、农家书屋18个。截至2011年末,大龙街道有体育运动场所77个。
社会保障
2011年,大龙街道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493人;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736人,覆盖率达99.54%;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271人。低保户180多人,支出25.9万元;发放困难户慰问金9万元;解决医疗救助74宗;助学40宗,支付32.1万元;为1999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66万多元;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34万元。
交通
大龙街道主要交通干线有富怡路、傍雁路、新公路等。
历史文化
地名由来
大龙街道因东以大龙村为起点(西至罗家村)而得名。
文物古迹
大龙街道有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尚书祠与厥里南宗祠、跨龙桥、圣母宫庙,还有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古氏大宗祠、胡氏宗祠。
荣誉称号
2020年12月,大龙街道被授予“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文章来源: 番禺招聘网 https://panyu.goodjob.cn,转载请注明。